上圖:算建築設計盤是珠算的必備工具。(資料圖片) 右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誌。(資料圖片)
  新華社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31日宣佈,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將於年底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包括中國珠算在內的31個項目備選列入支票貼現“非遺”目錄。
  根據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融資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所有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都必須符合這一定義。
  “非遺”包括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msata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遺”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三個保護固態硬碟序列。
  中國第五大發明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備選名單介紹說,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著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而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可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DNA”。
  中國“非遺”37項
  截至目前,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其中昆曲、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剪紙等29項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活字印刷術、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等7項列入急需保護非遺名錄,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列入非遺優秀實踐名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對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中國的非遺保護走在世界前列。
  她說,非遺保護對培育文化創意產業至關重要,在文創產業中政府每投入1元就會帶來3元的回報。非遺保護不僅能夠強化中國的民族認同,成為社會的黏合劑,同時還會增強普通百姓的文化保護責任意識,使中國社區文化活動得以蓬勃開展。  (原標題:中國珠算備選“非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q26hqam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